近年来,万山区通过创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‘微工厂’建设,为搬迁群众铺就了一条稳定就业、持续增收的幸福路。其中以‘微立气瓶’为代表的小型加工企业,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
在万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一排排整齐的厂房格外醒目。这些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‘微工厂’的小型企业,通过承接周边企业订单,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。‘微立气瓶’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,专门生产小型液化气瓶配件,目前已吸纳60余名搬迁群众稳定就业。
‘以前在家务农收入不稳定,现在在微工厂上班,每月能挣3000多元,还能照顾家庭。’搬迁群众王大姐笑着说。像她这样通过‘微工厂’实现家门口就业的群众在万山区已有近千人。
万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区采取‘政府搭台、企业主导、群众参与’的模式,在安置点周边规划建设了十余个‘微工厂’,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。这些企业大多技术门槛低、就业弹性大,特别适合搬迁群众就业。
为确保‘微工厂’可持续发展,万山区还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:提供三年免租厂房、给予用工补贴、组织技能培训等。同时,通过‘以工代训’方式,帮助搬迁群众快速掌握生产技能。
‘微立气瓶’负责人表示,政府的大力支持让企业能够专注生产发展,目前企业订单充足,预计明年还将扩大生产规模,可再提供30个就业岗位。
专家认为,万山区‘微工厂’模式有效破解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‘稳得住、能致富’的难题,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,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未来,随着更多‘微工厂’的建成投产,万山区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将更加值得期待。